三维空间内随机抽样
 
    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所进行观察的切片,体视学有着自身的规定。同时,从统计学角度出发,不可能只在一张切片上观察计算便得到关于整个特征物的准确三维定量信息,故体视学必然存在其特有的抽样原则,而这些原则必须有效而且切实可行。体视学可称为形态结构的统计学,体视学测试过程,实际上是抽样过程。下面介绍体视学对切片的要求和如何进行标本抽样。
    在体视学中经常用到“无偏(unbiaased)”一词,统计学中是指“相对真实数据无系统偏差”。如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无疑会想到对于所要研究的整体组织结构所有部位进行取样。例如,研究对象是相同年龄、性别和种系的大鼠肝细胞数目。按照图所示,将肝脏进行连续切片,然后将所有切片连续分割成小组织切块,再按照要求进行连续组织切片观察。我们可以想象,倘若对多只大鼠肝脏的每一个部位均依据此方法研究,得到的数据应该如图所示,即肝细胞数目均匀地分布在圆心周围。但是,此法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要说对多只大鼠,就是一只大鼠也是难以承受的。而体视学另一个特点是“有效”,换言之,是指“经过适当抽样后降低变异率,使其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值”。正如    所示,通过体视学抽样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虽然得到的数值并不是最为真实的,但是,这些数值也趋于集中在圆心周围,真实有效地反映真实数值的分布情况,均数与真实值没有系统偏差。所以,只有做到正确随机抽样,才可能得到“无偏”结果,并且抽样量适中(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研究才“有效”。
肝脏连续切片示意图
假设将肝脏按照如图所示的连续切片的方式进行研究

“无偏”和“有偏”比较图 所有”×”号均表示均数的位置,如果我们得到数值的均数刚好位于圆心:这样的抽样研究的过程则为“无偏”

    统计学使我们牢记随机原则,形态定量研究需要多阶段抽样,欲使研究结果真实可靠,则必须遵循均匀随机原则,即均匀随机地抽取组织而不是随意地选择组织,这样,则能保证待测区域内每个部分有同等概率被抽取。为保证所研究区域内的每一部分(如从某器官所有可能切取的组织块、切片或测试视野等)有均等机会被抽选出来构成一个研究标本。可以运用单纯随机抽样方式在整个组织结构中抽样,但是,在体视学上,最简单、有效的一种随机抽样方法是等距随机抽样,即开始时按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选出第1个样本(例如组织块或测试视野),预先确定抽样间距,以后每间隔一定间距依次抽取第2个、第3个,直至无法再抽取为止。
 
单纯随机抽样示意图
 运用单纯随机抽样抽取组织块
连续切片和等距随机切片示意图 将所得组织块按图a连续切成薄片,再按图b间隔等距离抽取组织切片,抽取时第一张组织薄片可随机选择,预先确定拍样间距。例如,确定从第3张切片开始拉取。每隔6张抽取一张,共抽取11张,抽取的切片号应为3,9 ,15,21,27,33,39,45,51,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