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方法在荧光原位杂交中的应用
 
    CSA技术提供的敏感性,对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相当低水平的短寡聚核苷酸探针和低丰度mRNA非常重要。其原理见图3—10。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进行低丰度mRNA检测非常困难,如用FISH方法,1000碱基以下小探针应用CSA检测技术可能非常重要。
 
 
 
    Breininger和Baskin(2000)报道了一种比单一CSA法更为敏感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一种进行mRNA超敏检测的二种不同方法相结合的放大法,即生物素标记的核酸探针CSA检测方法与ELF—97磷酸酶底物的碱性磷酸酶介导的荧光产生技术方法。应用CSA—ELF技术检测大鼠下丘脑中勒帕茄碱受体(。bRb)寡核苷酸探针。当单一用CSA或ELF方法均没有检测到前鸦片黑皮质素(POMC)和神经肽Y(NPY)mRNA;当联合CSAELF方法时,可以检测到阳性信号。其操作步骤如下。
 
    (1)大鼠下丘脑经4%多聚甲醛固定4h,25%蔗糖处理24h(组织沉底),8btm冰冻切片,晾干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30min,系列乙醇脱水,晾干后PBS洗。切片用0.1%活性DEPC水孵育30min,PBS洗,0.3%H202抑制内源性过氧化物酶30min,PBS洗3×3min。
 
    (2)杂交前处理  2gg/m1蛋白酶K 37℃孵育20min,PBS洗3×3min,甘氨酸—PBS洗10min,2×SSC洗10min。
 
    (3)预杂交  5×SSC、50%甲酰胺、变性鲑精DNA 50Mg/m1,用1m01/L HCl调pH值至7.5,58℃预杂交2h。
 
    (4)杂交  杂交液中含100—500ng/ml Dig或生物素标记cRNA探针,58℃杂交12—18h。
 
    (5)杂交后洗涤  先后用2×SSC和0.1XSSC在55℃各洗30min,切片再用内含1%BSA、0.2%脱脂奶粉、0.3%TritonX—100的PBS(PBS—BB)洗10min,PBS洗5min。
 
    (6)信号放大  生物素标记探针用链霉亲和素—HRPl:200于37℃孵育30min,PBS—BB洗3× 5min,生物素化酪胺酰胺1:500(0.07mmol/L,0.003%H202)于37℃孵育15min,切片用PBS—BB洗3×5min,链霉亲和素—荧光染料1:100于37℃孵育30min,PBS洗3×5min。甘油封片(50%甘油牛TBpH9.0),荧光显微镜观察。
 
    (7)ELF放大  当上述经CSA信号放大后,结果不够理想,可在第(6)步生物素化酪胺酰胺后,用阻断缓冲液洗30min(阻断缓冲液:30mmol/L丁ris盐、150mm01/L氯化钠、1%BSA、0.5%丁ritonX—100和1mm01/L左旋咪唑,pH7.4),链霉亲和素—AKP 1:200于37℃孵育30min,PBS-BB洗3X5min,PBS洗3X5min,滴加ELF磷酸盐底物1:20稀释,用0.2/zm旋转过滤器过滤,并将试剂盒中的A液和B液加入到过滤器中,终浓度为1:500稀释,室温中孵育10rain。切片用缓冲液洗5min终止反应。甘油封片,荧光显微镜观察。
 
    (8)结果观察。应注意CSA并不是解决FISH敏感性的灵丹妙药,因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结合的信号都被放大。与常规IHC检测方法相比,用CSA技术进行FISH检测,最佳探针浓度应降低2~10倍,可减少昂贵杂交探针的费用。
【技术支持】CSA标记方法在免疫荧光组化中的应用 【技术支持】酶标仪的组成与结构
【技术支持】CSA法的双倍放大和连续放大 【技术支持】酶标仪频繁校正波长故障的排除与维护
【技术支持】CSA法和改进CSA法的敏感性和存在的问题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测定(ELISA)标准化的一般原则
【技术支持】CSA方法在荧光原位杂交中的应用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测定(ELISA)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