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PCR分析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可对特定基因进行扩增,因此广泛应用于获取特定基因或基因片段及临床基因诊断等领域。早期最成功普及的应用领域是获取某一目的基因。用于基因诊断有许多局限性,一是不能准确定量;二是由于太灵敏,容易交叉污染,产生假阳性。为克服上述不足,人们采取了许多方法,如杂交法、竞争法、酶联法及尿苷酶降解法等,但均不很成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fer,FRET)是指通过供受体发色团之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量从供体发色团转移至受体发色团,转移效率与两个发色团之间距离的6次幂倒数成比例。直到FRET应用于PCR定量后上述问题才得到较好的解决,并扩大了PCR技术的应用,如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观测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判断药物疗效等。FRET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及分子距离测定的多学科内也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聚合酶链式反应凭借敏感、特异、快速的特点荣获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因其在病原体检测方面的独特优势,因而发达国家在相关方法和仪器方面的研发非常快,成为分子生物学诊断的主流,至今仍处于学术和应用前沿。PCR仪器经历了三代产品。
 
    1)第一代产品:基因扩增热循环仪(DNAthermal cycler)+电泳仪+紫外分析仪牛定性试剂,构成PCR定性检测。
 
    2)第二代产品:基因扩增热循环仪+荧光仪+终点定量试剂,构成PCR-DNA终点法定量检测(end-point quantitative PCR detection),又分为终点酶免定量(end-pointELISA-PCR)和终点荧光定量(end-pointfluor-PCR)两种。
 
    3)第三代产品:实时定量QPCR仪十实时荧光定量试剂,构成QPCR-DAN/R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
 
    基因分析的定量化和均相化是未来基因诊断的发展趋势,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分析灵敏度及重复性、自动化仪器和试剂成本、样品处理及多基因同时分析等。生物芯片技术与荧光探针定量技术的结合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届时将大大推动该技术的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普及特别是临床诊断领域的推广。
 
 

【技术支持】ELISA检测补体活化最终形成补体终末复合物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测定(ELISA)标准化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支持】ELISA实验结果判定常用的几种方法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测定(ELISA)项目的滥用问题
【技术支持】ELISA新方法IgM抗体捕捉法MAC-ELISA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测定[ELISA]的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
【技术支持】ELISA新方法酶循环法(enzymatic cycling)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测定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和类型
【技术支持】ELISA新方法生物素-亲合素系统BAS-ELISA法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测定技术(ELISA)的放大系统
【技术支持】ELISA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的多酶级联放大系统
【技术支持】ELISPOT 检测技术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方法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技术与酶标仪的发展
【技术支持】ELISPOT对比其它传统技术的优势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技术支持】ELISPOT细胞因子检测技术应用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结果判定
【技术支持】不同类型微量移液器的性能特点 【技术支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之显色与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