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生命科学产品目录
免疫组化的经验总结 要点与技巧
   
    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 (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实验中常用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操作要点和技巧 
1.固定:最好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液。对于冰冻切片,甲醛固定有时比冰冻丙酮好;但对于不同的组织和抗原,可选用不同的固定液。有时候商品化的抗体会有比较适合而推荐的固定液,请于购置前注意说明书。
    Bouin S固定液:饱和苦味酸750ml,甲醛250ml,冰醋酸50ml,其对组织的穿透力较强,固定较好,结构完整,但因偏酸,对抗原有一定损害,且组织收缩明显,不适于组织标本的长期保存。
    PLP液:即高碘酸钠-赖氨酸-多聚甲醛,适于固定石蜡切片。适于富含糖类组织,对超微结构及许多抗原的抗原性保存较好。
    2.组织脱水,透明: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在切片时容易碎片,切不完整。
    3.切片时展片:有些组织在切片后难以在水中展开,这时可适当地在水中加入几滴乙醇。
    4.烤片:60℃ 30分钟或37℃ 过夜,温度太高或时间太长,抗原容易丢失。
    5.蜡块及切片的保存:最好在4℃保存
    6.脱片问题: Poly-L-Lysine(多聚赖氨酸)为目前免疫组化染色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防脱片剂,6ml的多聚赖氨酸溶液可按1:10稀释成60ml的工作液,适合于需要酶消化、微波、高温高压的防脱片处理。如不行,可用双重处理(APES和Poly-L-Lysine)的切片。在以上两种条件都行不通的情况下,可用如下方法:切片在脱蜡前,放在APES 1:50 丙酮溶液中浸泡3分钟,晾干,即可进行下一步。
    7.灭活内源性酶:HRP系统:3%双氧水灭活;AP系统:3%HAc灭活。
    8.暴露抗原:对于石蜡切片的免疫组化实验时,必须采用高温加热抗原修复,这将有助于暴露抗原决定簇,从而增加免疫组化染色的强度(不同抗体的最佳修复液请参阅抗体说明书)。对于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抗原,不同的抗体,所采用的方法应不一样,可进行热修复、胰酶消化、既不修复也不消化。胶原还可以用胃蛋白酶消化等。
    9.封闭:在山羊血清封闭,非特异性染色仍然较强时,可延长封闭时间或用浓缩血清封闭
    10.抗体稀释:应遵循“现用现配”的原则,对于PBS稀释的抗体一定要当天使用。
    11.背景高:在抗体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合适的条件下,如果背景依旧高,可采用含1‰ Tween20的PBS洗,特别是在显色之前要多洗。
    12.返蓝:在苏木素复染后,可用碱性缓冲液(如PBS)或Na2HPO4的饱和溶液返蓝。
    13.显色:一定要在显微镜下观察,注意控制背景。
【技术支持】PCR仪常见故障的排除 【技术支持】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补体法
【技术支持】PCR仪的维护与保养 【技术支持】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间接法
【技术支持】PCR仪的组成与结构 【技术支持】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直接法
【技术支持】PCR在法医物证学上的应用 【技术支持】免疫组化的操作规程
【技术支持】PCR在器官移植上的应用 【技术支持】免疫组化的常见问题处理
【技术支持】PCR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技术支持】免疫组化经验总结与操作规程
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