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原的制备
  用为免疫动物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如果是人工合成的。质地比较纯,免疫动物后可获得质量好的抗血清。如果以从组织中提取的物质作为抗原,必须经过纯化,保证提取物的纯净,才能获得质量好的抗血清。某些物质的分子量比较小,抗原性弱,属于半抗原,不易使动物产生抗体,必须把这些半抗原连接到大分子物质(载体)上,形成较为理想的免疫原,既能减少免疫注射的次数,又可节约抗原,产生良好的免疫效应,获得高质量的抗体。
  (一)载体
  用为作为载体的物质较多,下列几类可供选择。
  蛋白质类载体:人血清白蛋白(HSA)、牛血清白蛋白(BSA)、兔血清白蛋白(RSA)、牛甲状腺球蛋白(TG)、血蓝蛋白(Hemocyanin)以及人、牛和鸡γ-球蛋白等均可作为载体。这些载体免疫活性较强,有商品供应,容易获得,即使自选提取,操作也较方便。常用 的有TG、BSA、HAS等,以TG为好。
  多肽聚合物,人工合成的多聚赖氨酸 、多聚谷氨酸、多聚混合氨基酸等,可与半抗原结合,所形成的免疫原可获高滴度、高亲合度的抗血清。
  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和某些粉末,如聚乙烯吡咯酮、羧甲基纤维素、聚甲基丙酸酯微粒、乳胶和炭末等,可吸附半抗原,也可用来作为载体,但用这类载体合成的免疫原免疫动物,所获抗血清的质量不稳定。
  载体,尤其是大分子物质本身就是一种抗原,它们进行体内,可发挥致敏作用,激活免疫系统,从而使半抗原也可以使机体产生优质的抗体。因此,如果把半抗原与无免疫原性的载体结合,就不能使机体产生抗体。另外,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适当延迟其降解和排出体外,从而可以发挥更久的作用。
  (二)偶联剂
  半抗原和载体联接,操作比较简单,在一般实验室中都可进行。但对反应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在反应过程中半抗原的免疫活性不发生改变,也不应引起载体变性到不溶解的程度。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偶联剂把半抗原和载体联接起来。用作偶联剂的有碳化二亚胺类、戊二醛、二异氰酸化合物和二卤化二硝基苯等。这些偶联剂使半抗原与载体在-COOH、-NH2或-SH等基团部位发生结合。
  碳化二亚胺偶联过程示意如下:
  由反应过程可见,碳化二亚胺的偶联作用即可以在NH2部位发生,也可发生在羧基部位。
  戊二醛所起的偶合作用与碳化二亚胺有所不同,戊二醛的两个醛基分别与载体和半抗原的-NH2结合。它起一种“桥梁”作用,而把载体与半抗原联接在一起,其反应过程为:
  在免疫原的制备中,应根据不同的半抗原选用偶联剂。
  (三)制备过程
  以制备催产素(OT)免疫原为例:
  (1)1mgOT,溶解于1ml 双蒸馏水或0.25%醋酸溶液中。10mgTG溶解于1ml 0.1mol/LPBS(pH7.5)或蒸馏水内。
  (2)把OT溶液与TG溶液振荡混匀。
  (3)边搅拌边滴加入0.25%戊二醛1ml。加毕后再搅拌5~10min,在室温下继续反应2~3h,就可供免疫动物用。
  免疫原以新制备的为好,如果一次制备了较多的免疫原,也可保存在-40℃的低温冰箱内备用。
【技术支持】Dot-IGSS 在检测牛结核血清抗体的实验步骤 【技术支持】进行抗原暴露和热诱导处理的主要原因
【技术支持】PCR参数设定的基本原则 【技术支持】抗体的稀释度稀释液及稀释度的测定方法
【技术支持】PCR技术应用于病原体的检测 【技术支持】抗原的暴露主要采用酶消化或用表面活性剂
【技术支持】PCR技术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 【技术支持】抗原修复存在的问题和克服的方法
【技术支持】PCR仪常见故障的排除 【技术支持】抗原修复的质量控制
【技术支持】PCR仪的维护与保养 【技术支持】抗原修复和酶消化结合使用
【技术支持】PCR仪的组成与结构 【技术支持】抗原制备技术研究之分离与纯化
【技术支持】PCR在法医物证学上的应用 【技术支持】抗原制备技术研究之抗原的浓缩
【技术支持】PCR在器官移植上的应用 【技术支持】抗原制备技术研究之抗原的制备
【技术支持】PCR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技术支持】抗原制备技术研究之免疫原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