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参数设定的基本原则
 
    一个PCR反应开始,首先是双链DNA解离为单链,使之有利于与引物结合过程可以通过加热来完成。在90—95℃条件下,即使复杂的DNA分子,如人基因组DNA也可变性成单链,根据模板DNA复杂程度,可以调整变性温度和时间。一般情况下选择94‘C、30s可使各种复杂DNA分子完全变性。过高温度或持续时间过长,对TaqDNA聚合酶活性和dNTP分子都会造成损害。
 
    变性后的DNA很快冷却至40~60℃,即可使引物和模板DNA发生结合。这是由于模板DNA结构比引物复杂得多,引物和模板之间碰撞的机会大大高于模板互补链之间的碰撞。复性温度的选择,可以根据引物的长度和其G-+-C含量确定。引物长度为15~25bp时,退火温度可通过Tm=4X(G+C)+2X(Ad-T)计算得到。在Tm允许的温度范围内,选择较高的退火温度可大大减少引物和模板之间的非特异结合,提高
PCR的特异性。退火时间设置为30s,足以使引物和模板之间完全结合。
 
    PCR反应的延伸温度为70—75℃,此时,TaqDNA聚合酶具有最高活性。引物在16个核苷酸以下时,过高的延伸温度不利于引物和模板的结合。可采用反应温度缓慢升高到70~75℃的方法。因为在最初较低温度下,DNA聚合酶已催化延伸反应开始,随后的较高温度不会对“延长”过的引物和DNA模板的结合发生影响。PCR延伸反应的时间,可根据待扩增片段的长度而定。一般lkb以内的片段,延伸时间lmin足够。扩增片段在lkb以上则需增加延伸时间。
 
    以上参数确定后,PCR循环次数主要取决于模板DNA的浓度。理论上20~25次循环后,PCR产物的积累即可达到最大值。实际操作中由于每步反应的产率不可能达到完全,因此不管模板浓度多少,20~30次是比较合理的循环次数。循环反应的次数越多,非特异性产物的量也会增加。
 
 

【技术支持】Dot-IGSS 在检测牛结核血清抗体的实验步骤 【技术支持】进行抗原暴露和热诱导处理的主要原因
【技术支持】PCR参数设定的基本原则 【技术支持】抗体的稀释度稀释液及稀释度的测定方法
【技术支持】PCR技术应用于病原体的检测 【技术支持】抗原的暴露主要采用酶消化或用表面活性剂
【技术支持】PCR技术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 【技术支持】抗原修复存在的问题和克服的方法
【技术支持】PCR仪常见故障的排除 【技术支持】抗原修复的质量控制
【技术支持】PCR仪的维护与保养 【技术支持】抗原修复和酶消化结合使用
【技术支持】PCR仪的组成与结构 【技术支持】抗原制备技术研究之分离与纯化
【技术支持】PCR在法医物证学上的应用 【技术支持】抗原制备技术研究之抗原的浓缩
【技术支持】PCR在器官移植上的应用 【技术支持】抗原制备技术研究之抗原的制备
【技术支持】PCR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技术支持】抗原制备技术研究之免疫原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