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DNA检测测定细胞因子基因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在体内广泛参与免疫调节及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刺激造血系统、刺激细胞的增生与凋亡等重要生理活动,在抵抗外来病原体侵袭及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中均起重要作用。如某种细胞因子的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可能导致该细胞因子表达减少或缺如,或无功能,甚至导致疾病的产生。此外,某些外界刺激因子也可导致一些细胞因子超量表达,或表达减少,从而参与疾病的发病及病理过程。故细胞因子基因的检测,在临床上受到重视,本节介绍一些常用的检测细胞因子DNA与RNA方法的原理及操作原则。
    主要用于检测细胞因子的基因有无缺失、放大、突变及某些细胞因子的多态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有Southern印迹杂交,斑点印迹杂交,PCR,原位杂交及原位PCR等。
    (一)Southem印迹杂交
    本法是将基因组DNA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再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将酶切后的DNA片段按分子量大小分离,然后将含DNA片段的琼脂糖凝胶变性,并将DNA转移到硝酸纤维膜或尼龙膜等固相支持物上,用针对某一细胞因子的核酸探针来测定该细胞因子的特定DNA序列结构。
    利用Southern印迹杂交可进行基因组基因的定性及定量、基因突变分析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
    (二)斑点及狭缝印迹杂交
    将DNA变性后直接点样于硝酸纤维膜上,可用手工操作点样,也可用斑点式或狭缝式点样器点样,再进行杂交,前者杂交信号为圆点,后者杂交信号为带形。本法可用于基因组中特定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定性及半定量分析。由于其操作比Southem与Northem印迹简单、迅速,所需样品量少,且可在同一张膜上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故很适合于临床应用。但其缺点是不能鉴定所测基因的分子量,而且特异‘陛不高,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三)聚合酶链反应(PCR)
    PCR可用于检测待测细胞因子基因有无缺失及突变,如有缺失,则缺少扩增的DNA片段;如检测突变,因突变引起产生新的或消除原有的内切酶位点,可将扩增片段作RFLP分析(PCR/RFLP),或用PCR结合序列特异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斑点杂交进行分析,即针对各种基因突变合成一系列正常和突变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标记后,与PCR扩增产物进行杂交,如严格控制杂交及洗膜条件,可使探针与待测DNA序列间1个碱基错配就不能杂交上;此外,还可应用PCR结合序列特异引物(PCR/SSP)及上述两种方法检测某些细胞因子的多态性。
    (四)原位杂交及原位PCR
    1.原位杂交  其基本原理是标记含互补序列的DNA或RNA片段(即探针),在适宜条件下与细胞内或染色体上特定的DNA形成稳定的杂交体。根据探针的标记物是否能直接被检测,将原位杂交分为直接法与间接法。前者的杂交体不经免疫组织化学即可直接显示;而后者探针的标记物多是半抗原,故其杂交体需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间接显示。此法可用于细胞因子基因的组织细胞及染色体定位。
    2.原位PCR  原位杂交的应用受其敏感性的影响,而且细胞因子的基因均为单拷贝,有时不能被检出。原位PCR就是将PCR扩增所必需的各种成分,通过细胞膜或核膜进入胞内或核内,以固定的DNA或RNA为模板,在原位进行扩增。而扩增产物因分子较大,或互相交织,不易透过细胞膜而保留在原位。再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将其检出。
    原位PCR及原位杂交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基因重排及染色体易位等,并可同时观察疾病中特异性DNA序列改变发生在何种组织及细胞之中,能揭示细胞中的异常基因及其表达出现在细胞增殖的哪个时期,而该细胞又有何形态学变化,这为探讨该基因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有关的信息。
【生物技术】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测定 【生物技术】膜肿瘤坏死因子(TNF) 生物学活性检测
【生物技术】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测定方法 【生物技术】染料染色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学活性
【生物技术】间接放射免疫法检测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TNF) 【生物技术】肿瘤坏死因子(TNF) 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进行中的核转录同时分析多种基因的转录活性 【生物技术】细胞内细胞因子的测定
【生物技术】再生式序列复制反应直接扩增RNA靶序列 【生物技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检测
【生物技术】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检测 【生物技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检测
【生物技术】细胞因子DNA检测测定细胞因子基因 【生物技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