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小核糖体核蛋白自身抗原
 
    1.命名及结构  snRNP广泛存在于细胞核内,在细胞代谢中起重要作用。snRNP包括非Sm抗原的7SK RNP,RnaseP RNP和端粒酶RNP,以及拼接体。Sm抗原包括U1、U2、U4、U5、U6、U7、U11和U12snRNPs。U1、U2、U7 snRNPs以同等数量颗粒形式存在,而U4、U5、U6 snRNPs在生理情况下,以三聚体形式存在。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中采用纯化的U4/U6二聚体和U5单体。U11和U12 snRNPs可能是功能性二聚体。每个U snRNP均由其各自相应的富含尿嘧啶的小RNA和多肽组成。每个U snRNPs除U6 snRNP外均含有特异的2,,2,7—三甲基鸟苷(mxG帽子)。U6 snRNP具有广甲基磷酸。这些snRNPs分子中还存在几个RNA-RNA作用位点和蛋白结合位点,其中包括Sm抗原多肽B’/B,D1、D2、D3、E、F、G多肽的结合位点。此外,每个snRNP含有其拼接功能所必需的特异性的蛋白成分(表2—7),通过一系列的RNA—RNA、RNA-蛋白和蛋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前mRNA的剪切、内含子拼按组装功
能。
 
    2.抗原及抗原表位  抗snRNPs抗体能认别snRNPs颗粒中的蛋白抗原表位,包括m:G帽子。典型的Sm抗体识别B/B,、D靶抗原,非典型的Sm抗体识别E、F、G抗原;U1—snRNP抗体识别U1—snRNPA或C多肽;U2特异性抗体通常识别U2—特异性A,或B,多肽。
 
    U1、U2 snRNP分别存在于等数量的颗粒中;U11、U12 snRNPs以二聚体形式存在;U4、U5和U6 snRNPs形成有功能的三聚体,经纯化后获U4/U6二聚体和等数量的U5 snRNP,所有拼接小体snRNPs具有Sm核心蛋白。核心蛋白包括B,、B//及9种不明特征蛋白(35、53、10、66、92、110、120、150、160kD);U4/U6 snRNP包括至少一种120kD的特异性蛋白;U5 snRNP包括8种特异性蛋白(15、40、52、100、102、116、200、205kD);三聚体U5 snRNP包括7个特异性的、不明特征蛋白。U7 snRNP可能含有至少7个特异性蛋白(13、5、18、23、34、44、50kD);U1l snRNP至少含有62、65、140kD的三种特异性蛋白。U12 snRNP的特征目前尚不清楚。抗snRNPs抗体的一些表位与某些致病蛋白有同源性,如单纯疱疹病毒1型ICP4蛋白、HIV—lgpl20/41、流感病毒B型M1间质蛋白等。SrRB!/B、U1A和U1C1蛋白在C—末端有相同的表位,被称为PP/aPGMR/iPP。然而这些所有蛋白均含有构型表位和线性表位。上述同源性表位的生理意义尚不清楚。
 
    此外,重组抗原的发展避免了繁杂的纯化过程。例如,用大肠杆菌表达U1 70K、A和C蛋白,以及SmB、D、E蛋白,并能分段表达以研究其抗原表位。
 
    3.纯化方法  研究抗snRNPs抗体需要不同纯度的snRNPs抗原。通常以牛胸腺为源料,制备粗制的或部分纯化的snRNPs。高纯度的天然snRNPs,可经过抗2,、2’、7—三甲基鸟苷抗体亲和层析获得。如随后再进行快速蛋白液相层析、甘油梯度离心,可获得U-snRNP单体。
【生物技术】检测组蛋白(H2A—H2B)—DNA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组蛋白(H2A—H2B)—DNA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组蛋白(H2A—H2B)—DNA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抗双链DNA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组蛋白(H2A—H2B)—DNA自身抗原 【生物技术】抗双链DNA自身抗原
【生物技术】检测SA(Ro)抗体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检测抗组蛋白抗体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SA(Ro)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抗组蛋白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SA(Ro)抗体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抗组蛋白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SA(Ro)抗体自身抗原 【生物技术】抗组蛋白自身抗原
【生物技术】检测抗小核糖体核蛋白抗体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检测SS-B(La)抗体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抗小核糖体核蛋白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SS-B(La)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抗小核糖体核蛋白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SS-B(La)抗体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抗小核糖体核蛋白自身抗原 【生物技术】SS-B(La)抗体自身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