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小核糖体核蛋白自身抗体
 
    snRNPs是指细胞核内小核糖核酸蛋白(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s,snRNPs)。1966年在一位名叫“Sm”的SLE患者血清中发现抗snRNPs抗体,被命名为“Sm抗体”。1973年在SLE患者血清中又发现另一种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被命名为抗核糖体核蛋白抗体(抗RNP抗体)。与此同时,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患者血清中发现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抗体),ENA抗原包括了Sm和RNP抗原,随着研究深入,发现这两种抗原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抗snRNP抗体可见于包括SLE、MCTD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病。
 
    1.同义词  抗snRNPs抗体包括Sm抗体和RNP抗体。典型的Sm抗体的靶抗原是Sm核心蛋白,包括B’/B或D。RNP抗体通常是指U1—snRNPs抗体,其靶抗原是U1 RNP或UIRNP特异性的70K、A或C蛋白。其他的抗snRNPs抗体靶抗原是U2、U4/U6、U7或U11 snRNPs。因而核糖体核蛋白(snRNP)抗体是这类抗体的总称,Sm抗体则是抗U1、U2、U5、U4/U6、U7和U1l/U12 snRNPs的Sm核心蛋白的抗体。
 
    2.致病作用  snRNPs抗体的致病作用尚不清楚。有研究显示snRNPs抗体结合到表达snRNPs的细胞表面,随后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snRNPs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细胞的繁殖和(或)功能。
 
    有人推测,可能由于感染等因素引起snRNPs抗原释放出细胞外,并呈递给机体的免疫系统,引起自身免疫的紊乱。靶抗原蛋白被某些病毒蛋白的分子模拟是病原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有证据显示snRNPs抗体在发病初是与UlsnRNPs反应,随后才转化成与Sm蛋白及其他蛋白反应。
【生物技术】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检测 【生物技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检测
【生物技术】细胞因子DNA检测测定细胞因子基因 【生物技术】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检测
【生物技术】检测组蛋白(H2A—H2B)—DNA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检测抗双链DNA抗体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组蛋白(H2A—H2B)—DNA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组蛋白(H2A—H2B)—DNA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抗双链DNA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组蛋白(H2A—H2B)—DNA自身抗原 【生物技术】抗双链DNA自身抗原
【生物技术】检测SA(Ro)抗体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检测抗组蛋白抗体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SA(Ro)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抗组蛋白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SA(Ro)抗体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抗组蛋白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SA(Ro)抗体自身抗原 【生物技术】抗组蛋白自身抗原
【生物技术】检测抗小核糖体核蛋白抗体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检测SS-B(La)抗体的临床意义
【生物技术】抗小核糖体核蛋白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SS-B(La)抗体的检测方法
【生物技术】抗小核糖体核蛋白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SS-B(La)抗体自身抗体
【生物技术】抗小核糖体核蛋白自身抗原 【生物技术】SS-B(La)抗体自身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