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标记荧光信号放大技术在ISH中的应用
 
    Spell等(1992)较为成功地将ELF技术应用于原位分子杂交(1SH),应用生物素标记的着丝点特异性和甲状腺球蛋白DNA探针分别检测核分裂中期和间期的T24培养细胞和外周淋巴细胞。常规ISH后,经洗脱,连续滴加亲和素—AKP、生物素标记抗亲和素抗体,再加亲和素—AKP,PBS洗2X5min,用偶氮染料结合技术对ISH信号进行放大。
 
    具体流程如下:将切片浸入4ml 0.2mol/L(pH8,5)Tris盐、5%PVP(相对分子质量:40000)、lmg萘酚—ASMX-磷酸盐(溶在250~1无PVP的缓冲液中)和5rug坚固红TR盐(溶在750F1无PVP的缓冲液中)组成的溶液中,该溶液应混匀,用前过滤,即刻应用;显色15min,不得超过30rain;PBS洗3X3min;蒸馏水洗5min;甘油封片。该作者还利用ELF技术与常规荧光(FITC)标记方法进行原位分子杂交双重标记,可在同一激发光下同时观察两种不同的杂交信号。
 
    最近,Breininger(2000)和Grill等(2002)应用商品化ELF-97试剂盒和CSA(催化信号放大)方法连续对ISH信号进行放大,检测大鼠下丘脑中拷贝数很低的勒帕茄碱受体(Leptin receptor)和前鸦片黑皮质素(pro-opiomelanocortin,POMC),结果表明利用任何单独一种信号放大方法均不能获得杂交信号。Zhang等(2004)利用原位杂交分别检测包埋在琼脂糖中的HIV—l mRNA、组织切片和细胞爬片中的HIV—1mRNA,并利用ELF技术对杂交信号进行放大。Small等(2001)将ELF放大技术应用到寡核苷酸微阵列(Microarray)检测的信号放大。
 
    Voilley等(2001)应用ELF技术对寡核苷酸分子杂交进行信号放大,并与常规
免疫荧光组化进行多重标记。